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

讓我們併肩向前走 _ 2004

讓我們併肩向前走

《讀歷時代》出刊在即,同學索序於我,自當承命。回顧過去,《史音》、《走在歷史的路上》、《史學》……,也許有一些我不知道、或是我忘了的學生刊物,都記錄著成大歷史系曾走過的足跡。有的創刊即成絕響,只有一屆的短暫生命;有些支撐較久,在一個年代中,綿延幾成傳統;但可惜的是,沒有一份刊物能夠跨過兩個年級,蔓成不同世代同學的共同記憶。這是同學四年(或五年)畢業離校的間歇性斷層所造成的結構性困局,但是,那真的是學生刊物不可迴避的的宿命嗎?
五年前,我在《三十而立:成功大學歷史系三十週年系慶專刊》中的一篇短文,有這麼個想法:「學生活動最大的致命傷就是他們的流動性,每四年就輪替一次,因此最難做到的是延續而能成為傳統的工作。因此我建議他們思考一些可大可久的活動,簡言之,就是會讓各屆的同學都感到有意義,但又是一兩年做不完的事,比方說,通過長期而大規模的口述歷史及檔案整理,述說成大歷史系的故事;或是與建築系合作,用比較生動活潑(甚至包括活動的設計)整理成大過去的故事。尤其是,這些事必須有魄力、長期、大規模地做;要動員更多的同學,同時要一代傳一代,也許在三、五年,甚至更久的時間內,才能夠大致完成(當然可以設定階段性的目標)。如此,即使無緣在校園中見面的學長、學妹,卻能在共同致力的同一件事上,感到彼此聲氣與心靈的相通。」因此,當時我建議同學思考:「怎樣能設計更有生命力的活動形式,既有傳承的香火,又能夠有不同的內容,異與同之間,結合而成一條綿延不絕的長河,而不是每年都重複同樣的片段。」
明年還會有《讀歷時代》嗎?五年後、十年後、三十年後,還會有《讀歷時代》嗎?
當然了,要面對這些問題的,可能已經是即將接手的新系會了。一年後,我也會卸下行政職,另一位老師會接下系主任的棒子。一個浪頭接下一個浪頭,唯有在底層更深沉的力量,才能讓潮浪連成一片汪洋,瀰漫六合之內。同學們,有志者盍興乎來,讓我們一起向前走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