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

尋找紅氣球__《流浪的君子》序文2001



尋找紅氣球


季冬時節,小寒初入,南臺灣的豔陽兀自熾熱多情,春蘭自美濃歸來,像個小女孩般興奮地述說著:她見到夢想中的小學了。
從通往美濃鎮上的道路,左轉折入鄉間小路,才五十公尺,還來不及轉換心情,學校正敞開著迎接訪客。進了校門,正面的磚瓦白牆建築,是仿菸樓造型的視廳教室;「菸樓」右側,一排兩層樓素淨雅致的教室,二樓垂著綠色的盆栽,一樓地面則招展著長長一列的小紅花;教室牆上,鑲嵌著一方方孩子們的美濃窯陶藝作品;穿過教室當中.、如同美濃東門城樓般造型的樓梯間,鍾理和筆下的笠山悠然立在眼前;紅土跑道被一片綠色草原包圍,笠山在幾里外,和學校間沒有圍牆阻隔。晃盪著鞦韆,迎面山風輕拂,不知不覺中,藍天白雲轉為暮色蒼茫,終至大地一片寂靜。
「我們遷居美濃,讓安棣到那小學唸書,好嗎?」春蘭渴切地說。於是當天夜裡,我們一同編織著不知能否實現的美濃夢想:如果春蘭能在那小學得到個教職,我將成大的課程集中在三天。每天,安棣就在學校裡盡情地歡笑,在美濃的好山好水中恣意悠游。春蘭還是教歷史與文學,帶著孩子們在鄉野間,在笠山腳下讀詩、說鍾理和的文學和他那奇宕悲苦的生命故事。下課後,安棣在院子裡作畫、嬉戲、尋找含羞草與小瓢蟲;春蘭則照料她的植栽、閱讀、寫作,然後,做幾道美味佳肴等著我自臺南歸來。
難眠的夜,安棣早已沈靜入夢,春蘭和我也墜入了一個新的夢境,夢中有泥土與花草的芳香,也有著蟬鳴與雀鳥的歌聲。

男孩無意間遇見了紅氣球,那真是個碩大渾圓而鮮紅的氣球。氣球飄在街道一角,行人匆匆,無人聞問,只有男孩拾伸手起絲線,將自己和紅氣球繫在一起。
男孩牽著紅氣球,歡喜地走在冷漠城市的街道中,巴士不讓氣球搭乘,他便走著漫漫長路回家。下雨了,男孩尋找著一把又一把的傘,讓紅氣球能在傘下聽到滴滴答答的雨聲,換來了一雙雙錯愕但依然冰冷的眼神。
回到家中,母親不許紅氣球入門,氣球在門外飄盪,找到了男孩的窗口,男孩知道,氣球和他不能分離了。於是,上學、放學,不論何處,男孩與紅氣球如影隨形。但是老師不許,同學戲謔爭搶,紅氣球總是機靈地永遠陪伴著男孩,男孩也忠誠地守候著紅氣球。他們曾經互相戲弄,在街頭玩起迷藏;也曾惑於另一個女孩手中的藍氣球,紅氣球偷偷背著男孩,與藍氣球互通款曲;但是,最終還是回到了男孩身邊。
城裡某區,有一群大男孩也看上了紅氣球,他們追逐著紅氣球,以彈弓瞄準,將紅氣球作為最有趣的標靶。男孩跑著、跳著,無法與大孩子們力爭。紅氣球逃亡、男孩奔跑,終於,紅氣球被打了下來,無力地躺在地上,大男孩走過來,眼神空洞而有兇光,大腳一踏……
男孩絕望悲傷地看著他的紅氣球,正在觀看這影片的人,恐怕也和男孩一般地絕望無助,心中憤怒,卻知道所有的悲憤都無濟於事。讓男孩和觀看影片的人同樣驚奇地,城裡所有的氣球都被召喚了,飛颺在天空中,紅的、藍的、黃的……,所有的氣球到了男孩的身邊。男孩忘了悲傷,收集著一條又一條的絲線,氣球們帶著男孩飄上天,男孩笑著,受傷的心靈得到撫慰,城市在他的腳下,愈來愈遠。

636B.C.,流亡國外,忍辱負重的晉國公子重耳,在秦國的武力支持下,回到了晉國,殺了他的姪兒晉懷公,演出了屬於中國春秋時代的「王子復仇(國)記」。
新舊政權轉移之際,照例要演出一些權力悲喜劇。原來奉命拒重耳於國境之外的晉國軍隊,倒戈相向,效忠前朝公子,當中有多少的策士折衝、利益交換,史料隱晦,難以盡白。
支持晉懷公的呂、卻兩家大夫,畏懼重耳的政治整肅,密謀先發制人,發動流血政變。卻被寺人披密告所揭發,重耳又在秦穆公的協助下,設計擒殺二家大夫。寺人披何許人也?他正是19年前,奉重耳的父親晉獻公之命追擊重耳的人。重耳原對他記恨在心,寺人披振振有辭地說:「君若易之,何辱命焉?行者甚眾,豈唯刑臣。」提醒了重耳,在政權轉移之際,不能只顧私仇舊恨來清算整個舊政權,那只會在新政權還沒鞏固的時候,製造更多的敵人,讓新政權處於分崩離析、十面埋伏的危機中。
新政權建立了,晉國的新主人自然要論功行賞,一人得道,雞犬隨之昇天。重耳流亡19年,始終堅定無悔的追隨者,當然是第一批名單。這時,有個稱作介之推的人,不向重耳請求加官晉祿,重耳終究也沒留意到他。介之推如是說:
獻公之子九人,唯君在矣。惠、懷無親,外內棄之。天未絕晉,必將有主。主晉祀者,非君而誰?天實置之,而二三子以為己力,不亦誣乎?竊人之財,猶謂之盜,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?下義其罪,上賞其姦;上下相蒙,難與處矣。
在這新政權剛成立,晉國一派歡慶氣氛,同時重耳一方面極須萬方對他表示擁戴效忠,另方面也擁有了最高權力與資源的時刻,介之推卻選擇做一隻烏鴉,指重耳君臣「貪天之功」「下義其罪,上賞其姦」,不識時務,莫此之甚。
後來呢?《左傳》這麼記載:
其母曰:「盍亦求之,以死,誰懟?」對曰:「尤而效之,罪又甚焉。且出怨言,不食其食。」其母曰:「亦使知之,若何?」對曰:「言,身之文也。身將隱,焉用文之,是求顯也。」其母曰:「能如是乎?與女偕隱。」遂隱而死。晉侯求之不獲,以綿上為之田,曰:「以志吾過,且旌善人。」
介之推是怎麼死的,《左傳》沒說明白,劉向《新序》中記載文公求之不能得,遂焚燒介山,意欲逼出介之推,介之推竟死於大火。這樣的結局是否實錄?有待更多的資料支持,但是故事的背後,對介之推與晉文公的人格境界,顯然是有著不同的評價。
當介山腳下的農民在驚惶中步出家門,感受到從未經歷的灼熱逼人,豔紅的火舌吞噬了暗夜,將方圓數十里地燃燒得徹夜通明,耳邊只聽到晉侯差遣的人馬忙亂的嘈雜聲。這時,他們會看到一個紅氣球,繫著介之推母子,從烈火所瀰漫成的煙霧中昇起,緩緩飄向天際,平靜而且安詳嗎?

終於,在那一夜無眠共築美濃夢想之後一個月,時節已是初春,歲次辛巳,我們全家再訪美濃。
回家的路上,天色已昏暗,春蘭的小Polo奔馳在南二高上,伴隨著兩旁成群矗立的椰子樹,和被暮色渲染成墨綠的田野,春蘭如是寫著:
車廂內流洩著大提琴和鋼琴時而低沈、時而輕揚的對話。父子倆早已疲憊地進入夢鄉。雖已踏上歸途,然而這裡的山水人情,田野草木卻不斷清晰地湧現。
回到臺南三天,春蘭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,她寫下了再一次的美濃紀行,題為〈遠方漾起天使清朗的笑聲〉:
………
同樣的暮色中,上一次造訪福安國小,是在每一個步伐都趕不上天色昏暗的速度之下,匆匆離去。那一天,我盡情的搖晃著鞦韆,起落之間,那有著紅土的操場、形如斗笠的山巒(鐘理和筆下的笠山)、白雲藍天、迎面而來的微涼暮色,徜徉在無邊無際的田野。於是貪婪的意圖將這裡的一切盡收眼底,卻只是徒勞一場。就像是憨直的「夸父」,只不過這次我是被落日所追逐。
………
我無法闡釋「福安」所給予的悸動。那融合當地文化風采的菸樓造型視聽教室、美濃窯的方型陶土鏤刻著每一屆畢業學子的創意、彩繪的軌道餐車送來溫熱伙食、小小藝術家的圖畫成為班級教室的點綴、親手栽植的花木、露天的生態園區、碎石鋪陳的廊廡走道、整潔有序的白色教室是孩子們的認真成全。如果說這些年來透過閱讀森林小學、種仔學苑、夏山學校、堤河邑學校…,於是思索著人本教育的理念,進而構築心目中的學習伊甸園,方才驚豔福安,那麼來自生命底層的圖象逐漸的清晰了:那是童年的鹿谷文昌國小──座落於山谷之間,為稻禾所圍繞的校園,至今我依然牽掛仲夏時分教室前果實纍纍的芒果樹,和當時看來驚心動魄的路旁溪流,那淙淙的水聲始終迴盪在心靈的最深處。

到成大的路上,春蘭說了個關於男孩與紅氣球的故事給安棣,那是不久前,才在李黎的〈尋找紅氣球〉中所讀到的動人景緻。安棣靜靜地聽著,不發一語。
安棣在朱銘的「大對招」那氣勢磅礡的雕塑作品前,賣力地騎著他的三輪腳踏車,和別的孩子們追逐嬉鬧著。春蘭到學校前面街上買些物事,我悠閒地踱步在雲平大樓前寬闊的廣場,微涼的秋夜,月明星稀,偶有學生騎著腳踏車,穿梭在孩子的世界中。安棣拋下他的愛車,張開雙臂,朝著我直奔而來。為安棣擦拭額頭的汗水,還來不及問他和小朋友們玩些什麼,安棣先要求了:「講紅氣球、男孩」。
春蘭回來了,我們一起在車上一遍又一遍地說著男孩與紅氣球,說著、說著,春蘭問我,你覺不覺得,幾米的《月亮忘記了》的故事和「紅氣球」像極了?
幾米的《向左走‧向右走》和《月亮忘記了》是安棣喜愛的插畫繪本,尤其是《月亮忘記了》,當時剛滿三歲的安棣幾乎能夠看著書說出結構還算完整的故事情節,尤其說到月亮大得再也無法進到男孩的房間,他倆似乎被迫要永遠分離時,安棣指著男孩靠著牆壁的圖畫說:「男孩哭了。」彷彿他也知道那樣的無奈與哀傷。
雷同的故事結構,幾米的調子更加灰黯,讀來沉重。沒有人能探訪男孩心中的祕密花園,也沒有人以真正的情意對待落入凡間的月亮,只有男孩和月亮相依相守。最後,月亮長大了,必須回到天上。告別城市,男孩在月亮上飛舞久久,倦了,睡了,夢中有百合花的清香撲鼻。
最後的畫面卻轉移到一個似乎歷盡滄桑的中年男子,從病房中拄著拐杖,走到郊野,抬頭看著天上的皎潔明月。中年男子與月亮的對望,告訴我們的是故事的結局嗎?結局,究竟是絕望還是希望呢?

伯夷、叔齊,孤竹君之二子也。父欲立叔齊,及父卒,叔齊讓伯夷。伯夷曰:「父命也。」遂逃去。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。國人立其中子。於是伯夷、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,盍往歸焉。及至,西伯卒,武王載木主,號為文王,東伐紂。伯夷、叔齊叩馬而諫曰:「父死不葬,爰及干戈,可謂孝乎?以臣弒君,可謂仁乎?」左右欲兵之。太公曰:「此義人也。」扶而去之。武王已平殷亂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齊恥之,義不食周粟,隱於首陽山,采薇而食之。及餓且死,作歌。其辭曰:「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。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。神農﹑虞﹑夏忽焉沒兮,我安適歸矣?于嗟徂兮,命之衰矣!」遂餓死於首陽山。
──漢‧司馬遷,《史記》〈伯夷列傳〉


南二高已通車多時,這卻是我第一次驅車借道,從關廟交流道南下,過了田寮不遠,經聯絡道轉10號國道北上,不久,在旗山、美濃下交流道,拐兩個彎,美濃在望。
事實上,從關廟到田寮之間的景觀乏善可陳,車行過田寮,迎面而來的是整片整片的泥岩惡土,彷彿將一座山用鏟背一鏟一鏟地切了下來,那是有名的「月世界」景觀區。穿過一道將近兩公里長的隧道,壑然開朗,椰林田園,平疇十里,低矮的山巒起伏圍繞在天與地的接際,一幅略具熱帶風情的鄉野景象,在窮山惡水之後,溫馨在目。
這種視覺印象瞬間的轉換,帶來一種心情上的驚豔與感動,春蘭和我曾擁有一些共同的記憶:
1994年夏天,從花東海岸公路,在豐濱折向西,穿越蜿蜒十餘公里的海岸山脈,山重水複,百轉千迴,乍出山來,光復一帶的縱谷平原赫然(且是安靜的)就在眼前。年少時看過的電影《失去的地平線》中的香格里拉仙境,不也是這樣出現在那群幸運者的眼前嗎?
1996年夏天,在澳門。我們轉搭公車,在錯誤的地方下了車;只好手持觀光地圖,沿路問人,在澳門那充滿殖民色彩、異國風情的小街弄中穿梭。轉個彎,沿著坡道踏石而上,終於到了西望洋山教堂。教堂座落在半島東岸的半山腰,海岸線就在腳下,南中國海的汪洋波平如鏡,我們久久不能言語。迷途之初的齟齬,早被遺忘在我們所從來的世界裡。
在花蓮市郊,通往機場的道路,在花蓮師院折向東,走過空軍基地大門,道路驟然變小,以一個優美的弧度彎向北方,七星潭就在前方下坡處,手握方向盤,那種感覺就像要直奔怒海般。天氣好的時候,海和天一般藍,一彎海岸,以同樣優美的弧度畫向北方,海灣的盡頭是蘇花公路和中橫公路的交界,氣勢雄偉、直削而下切入海洋的中央山脈。七星潭是由大小不等的鵝卵石構成的海攤,我們愛極了這個地方,安棣撿拾石頭、擲向浪花,我們躺著,時而看著緊鄰的花蓮機場起降頻繁客機和F16,時而閉目細聽海水推打上岸,徹回時洗刷細石的聲音。
辛巳年的春節,小年夜裡,二姊、姊夫,帶領我們一家、從芝加哥回來過年的二哥一家,父親、大嫂、婷、美英姊一家,到市郊一處山腰飲茶的「麗園山莊」去。這回不是往大海,而是到山中。我的故鄉──花蓮──是個迷人的小城鎮。在市區(或市郊)的任何一個角落,不論是山之顛還是海之涘,都在開車十五分鐘路程內。
麗園山莊是在中央山脈的東緣小山中,當地是花蓮市的水源地,山中有著幾處飲茶去處,經營形態略似木柵貓空,但是卻原始粗獷的多。上山的路通行無礙,卻也未曾整治得更平整順暢。從慈濟醫院到山腳約五分鐘,從山腳下到山莊也大約五分鐘的行程。山莊落在山腰的一座小小臺地上,向前望去,整個花蓮市都在視野之中(當然花蓮市不大),盤據在市區當中的美崙山,像一隻靈龜匍伏,再遠處即是太平洋。左測遠方是機場,不時可以看到飛機的起降。
我們到麗園時已近黃昏,麗園左邊(北側),隔著溪流,橫過橋梁,一個小小的村落安靜地躺在小小的山谷中。約莫有數十戶人家,住在那裡的,應當是原住民,村名「水源」。天色漸沉,燈,一盞一盞地亮了,我對春蘭說,那不就是桃花源嗎?
從田寮到美濃,那樣的感受,像是晉太元的武陵人,穿越落英繽紛的小徑,看到那「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」的世外桃源般的感動嗎?

Dear春蘭老師:
南藝的讀書歲月,因你們的到訪而加深了一份特別的情感記憶,在介紹你們探險的過程當中,不自覺的受到你們那份熟悉的喜悅心情感染,現在走在校園都覺得腳步特別輕盈,你可以想像蹦蹦跳跳的踏在南藝神聖學殿下的情景嗎?
最末,謝謝你的小禮物──尋找紅氣球,那一天雖然有些累但仍失眠了,腦子裡回想著當天發生的一切,深怕睡一覺全忘光似的,再度失眠!夜裡,我翻開書,看了一遍又一遍……很想看看那部電影──紅氣球!
我委託音像記錄所的同學幫忙尋找,相信不久,我也能目睹那夢想中的紅氣球!
    ……
蕙如10.24.2000

Dear春蘭老師:
    關於“紅氣球“,我已經透過同學找到了一些線索,你知道嗎?紅氣球的故事,正在烏山書院的一角慢慢發酵,開始有一些熱心的同學指引一些相關線索,因為尋找紅氣球的過程中遇到了意外的挫折──視聽館大整理“閉館中“
原本心想就快看到那具有生命力的紅氣球,現在得多花點心思……尋找紅氣球!雖然有些氣餒,但今天也出現了紅氣球微弱的訊息,我的信箱中多了一張照片,黑白又模糊的照片實在不吸引我,但隱約中,我發現了一顆氣球……試圖的將它上了紅色,我猜它就是夢想中的紅氣球,我做了一張小卡,回饋給熱情的同學!
紅氣球的故事會慢慢蔓延,偶爾仰望天空,期待有它飄過的感覺!常常覺得自己夢幻的誇張,紅氣球又勾起了我記憶裡的那份深深的期盼。
   渴望紅氣球出現的那天,屆時一定邀請你們再度光臨“烏山影城“!
蕙如10.26.2000

夢幻的蕙如:
沒想到這麼快就有紅氣球的消息,感謝熱心的同學。不過,好奇的是,這張照片是劇照嗎?或只是巧合的畫面呢?我們都很納悶。試圖看清小男孩的臉,因為在我心目中,他應該有一抹既憂鬱又純真的眼神,就像「月亮忘記了」故事中的小男孩。或許,也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拼湊罷了。猶如,第一次讀完「紅氣球」的故事,除了驚豔之外,同樣地,燃起我內心一直潛伏的且無可救藥的浪漫因子。於是,急於分享。印給同學,大部分的反應是如陷五里霧中。
曾經想像,應該是在榕園或悠悠湖畔,和同學一起閱讀。那兒是雲淡風輕、綠草如茵。隨處可遇見渴求真理的熾熱靈魂,或徜徉無邊天際的夢想家。雖然,現況和同學的興致加起來等於悶熱的教室和游移的眼神。不過,還好,提到「月亮」的故事時,一度嬴得掌聲──算是給幾米的。
幸運的是,紅氣球飄向烏山書院,有了回應,且正在蔓延著。想來,也就不寂寞了。
春蘭10.26.2000

春蘭老師:
我找到紅氣球了!
前一陣子,為了尋紅氣球,把李黎的書傳遍了宿舍鄰居,很擔心日子一久,紅氣球就會慢慢消失,果然,課業壓力下,期末報告…心得報告…參觀報告…紅氣球的消息也慢慢淡忘。
不過,書的影響力真的頗大,隔壁的鄰居一看完尋找紅氣球,也開始和我一樣落入想念氣球的陷阱裡,今天下午,我們透過音像所終於得以一嘗夙願──紅氣球!
懷著忐忑的心,縮在音像所的角落,心底的雀躍就在看片子的過程中得到滿足,呵…好大好鮮紅的氣球,很期待你們也能享受這一幕的驚奇,當七彩氣球出現的那一剎那,覺得好像做了一場夢,充滿希望的夢。
後來走出音像所時,和同學二人不約而同的把夕陽當成紅氣球,踏實的踩著石磚和著草皮,想像自己正像電影一般!愉悅的回宿舍繼續築夢……
目前紅氣球還不能外借,只能在所辦欣賞,如果有時間,歡迎再度光臨,我猜小Andy一定會愛上紅氣球!
 蕙如2000/11/27


伯夷、叔齊和介之推的故事,有可以聯想的地方嗎?
孔子說伯夷、叔齊「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」子貢因此確知,孔子不會介入衛國莊公蒯聵和他的兒子出公輒之間的權力鬥爭。但是司馬遷卻引述夷齊失傳的「采薇辭」,來說明他們的抱怨而終: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。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。神農﹑虞﹑夏忽焉沒兮,我安適歸矣?于嗟徂兮,命之衰矣!」伯夷、叔齊究竟「怨邪?非邪?
孟子分判聖人的幾種不同典型:「『何事非君?何使非民?』治亦進,亂亦進」的伊尹是「聖之任者」;「不羞汙君,不辭小官。進不隱賢,必以其道。遺佚而不怨,阨窮而不憫。與鄉人處,由由然不忍去也」的柳下惠,是「聖之和者」;「目不視惡色,耳不聽惡聲。非其君不事,非其民不使。治則進,亂則退。橫政之所出,橫民之所止,不忍居也。思與鄉人處,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」的伯夷、叔齊是「聖之清者」;「可以速而速,可以久而久,可以處而處,可以仕而仕」的孔子則是「聖之時者」。「聖之清者」與「聖之時者」,誰才是緊握「著紅氣球不放手的人呢?
介之推和伯夷、叔齊,都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紅氣球,他們的故事顯然比起幾米畫筆下的中年男子還要悲壯。
孔子雖然同樣地堅定,卻不像他們那麼決絕。但沒有例外的,他們盡是不識時務、不合時宜的惹人厭的呀呀叫的烏鴉。雖然叫聲相似,一個報喜、一個報憂,誰能真正分得清喜鵲與烏鴉呢?是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還是「眾人皆醒我獨醉」?還是「醒」與「醉」之間沒有統一的標準,僅有的標準只在人的心中,「堅貞」是對自己內心聲音的應答,而非服從於任何外在的教示。
同樣地,我們不知道「時宜」是好是壞?是對是錯?因為它只是個容器,在不同時刻、不同人群中盛裝著不同的內容。但是,「所有的人說同樣的話、做著一致的事」本身,卻是件恐怖萬分的事。

晉太元中,武陵人捕魚為業。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。漁人甚異之,復前行,欲窮其林。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髣□若有光。便捨船從口入。初極狹,纔通人。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。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屬,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。黃髮垂髫,並怡然自樂。見漁人,乃大驚,問所從來,具答之。便要還家,設酒殺雞作食。村中聞有此人,咸來問訊。自云先世避秦時亂,率妻子邑人,來此絕境,不復出焉,遂與外人閒隔。問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漢,無論魏晉。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,皆歎惋。餘人各復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數日辭去。此中人語,云:「不足為外人道也。」既出,得其船。便扶向路,處處誌之。及郡下,詣太守說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隨之往,尋向所誌,遂迷,不復得路。南陽劉子驥,高尚士也。聞之欣然,親往未果,尋病終。後遂無問津者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晉‧陶潛,〈桃花源記〉

十一

當紅氣球第一次出現在螢光幕前,引起了一陣驚呼,我無法遏止心情的激盪,春蘭靜靜地看著,安棣吵著要他剛戒了一星期的奶嘴,然後漫不經心地在他的火車玩具旁盤桓。
為了離開陪伴他三年多、在不安的時候、疲憊的時候,能夠撫慰他的奶嘴,半個月前安棣曾經悲傷地啜泣。要不是擔心安棣的牙床因長期吃奶嘴而外突,我們本來覺得何必要戒呢?大人們不是也有著許多自己心愛而難以割捨的東西嗎?聽說了許多戒奶嘴的招式,塗辣椒、芥末;當面剪斷、丟棄;厲聲而堅決地制止,而後充耳不聞孩子的嚎哭……,我總以為那太過決絕,恐怕太傷孩子的心,也不是一個向心愛物事恰當的告別姿勢。於是我們告訴安棣:奶嘴是你的好朋友,曾經陪伴著度過多少快樂或憂傷的日子。但是,正因為奶嘴是你的好朋友,不忍看你的牙齒長得不好看,它不得不暫時離開你。所以,我們把奶嘴洗乾淨,收藏在一個漂亮的盒子,想念奶嘴的時候,可以拿出來看看,再好好地收藏。等到你長大到牙床都固定了,到了讀小學的時候,如果你還想吃奶嘴,我們不反對你再重溫舊夢;如果你那時不想吃了,我們還是收藏著這個好朋友。
我想,這是一個讓孩子經歷、學習:成長的過程,其實有著許多的無可奈何,不能事事周全,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與所愛分離,那麼我們該怎麼去處理呢?和奶嘴分離,其實和青年男女失戀差不多,如果我們不喜歡一刀兩斷、交絕而出惡聲,為什麼孩子離開奶嘴就可以那麼殘酷呢?
安棣從啜泣中安靜下來,沉思許久,把口中的奶嘴交給我,然後靜靜地躺著,也許在追憶著他與奶嘴的美好時光吧!之後的一星期,每天、或隔天,安棣還會吵著和奶嘴重逢相聚片刻,而後,他不再提出要求。過了七天,直到紅氣球出現在家裡的時刻。
我問安棣,是不是看到紅氣球而想起了奶嘴,他點點頭。我告訴春蘭,安棣真正懂得這部電影。孩子的心,有時(或者該說多半的時候)敏銳過於成人,他們能捕捉到事物最本質的地方,安棣的奶嘴和男孩的紅氣球,不就是如此嗎?
第二天,問安棣想不想再看一次紅氣球,他拒絕了,理由是:不敢看那個壞男孩踩破紅氣球。安棣在昨天觀看的後半段的漫不經心,也得到解答了。漫不經心,並不是他沒耐心看影片,而是孩子純真的心靈,對世間殘酷物語的抗議與不安。

十二

作家李黎曾經為了當時兩歲的孩子,在巴黎之旅時,特意到影片拍攝的實景地,去尋找紅氣球的蛛絲馬跡。李黎一定知道,她不只是為了孩子,也是為了自己,上下求索,找尋那個牽動人心的紅氣球;李黎也一定知道,紅氣球其實不只飄在巴黎城區的一角,也飄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。因此,李黎在文章的最後寫道:
每一個在童年都曾擁有過又失去過一個美麗的紅氣球的大人和孩子,在他們的睡夢和記憶裡,雪靜靜落著。
尋找紅氣球,是一程沒有疆界、沒有終點的漫漫長路,這條路穿梭在真實世界的空間裡,流竄在歷史的時間長河中,也奔跑在旅人內心的私秘花園。這條路山重水複,卻難逢柳暗花明。
我不知道我的紅氣球究竟在哪裡?仰望穹蒼,四顧茫然,霧迷津渡,我彷彿看到紅氣球的模糊身影,飄在美濃的笠山腰際,飄在七星潭的海天一色,飄在武陵漁人的桃林迷途,飄在介山的熊熊烈燄,飄在首陽山上的隱者歌吟,還是……
我在安棣的眼中,看見了紅氣球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