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

寫給高中生看的歷史教科書__翰林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第一冊序言_2006



寫給高中生看的歷史教科書


「歷史」是什麼?從本質來說,歷史就是故事。「故」是過去,「事」是事情,過去發生的事情就是故事,也就是歷史;書寫歷史,其實就是在「說故事」。
但是,歷史學家書寫歷史,又不是簡單地鋪陳故事情節而已,我們不只是要去認識故事中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,更要在這些基本事實中做情節的串聯、因果關係的審定,也許還說出一些道理,詮釋出一些意義來。
歷史就是對過去的記憶,同時也是對過去的遺忘。記得什麼,忘記什麼,就決定了你知道的歷史是什麼。但是記得什麼,忘記什麼,常常都是與說故事的人所處的特殊時空情境有非常直接的關係。任何一個學歷史的人、解釋歷史的人或者是說故事的人,都是在一個「瞻前顧後」的狀況下,站在此刻當下這個時間點上,通過對未來的想像,對過去給一個說法,也就是說一個故事。
從另一方面,我們可以說,所有的歷史知識都是一種「再現」,在「事過境遷」之後,站在不同的時空情境當中的「說書人」,受著自己處境的影響,試圖呈現過去的事情。

這是一本寫給高中生看的歷史教科書,有清晰的敘事、生動的圖像、啟發思考的議題。我們也相信,一本學生能夠讀得懂,甚至讀來興味盎然的教科書,當然也最便於教學。
長久以來,歷史教科書的寫作,或者忘了「說故事」是歷史書寫的首要任務;或者在說故事時,平鋪直敘,了無新意。同時,傳統的歷史教科書要求篇幅短小,敘事過於簡化,反而造成閱讀上的障礙。學生無力自行閱讀,老師教學上也形成更大的負擔。
歷史教科書的首要任務就是說故事,同樣重要的,是抽繹故事中深刻的意義,鍛鍊學生的思考。我們用了比傳統教科書稍多的篇幅,為的是要讓敘事清晰易解,不但不會增加學生閱讀與老師教學的負擔,相反地,這兩方面都顯得容易多了。
歷史鮮活有趣、貼近當世,學習歷史,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事。大家小時候都愛讀歷史、聽故事,到了學校卻視歷史為畏途。我們認為主要的癥結在於歷史教科書遠離了「說故事」的歷史學本質,評量時又誤入記誦的窠臼。一本清新可讀、敘事明晰、啟發思想的歷史教科書,是讓歷史教學回到正軌的重要憑藉。

一本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歷史教科書,讓歷史課從此變得更生動有趣,也更能夠探尋事實背後深刻的時代意義。當教科書開始「好看」,學習也就跟著是一件引人入勝的事了;學生願意親近課本,教學自然是一種愉悅的工作。
只有讓學生能夠自己閱讀的教科書,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。只有讓老師卸下了對課文說文解字、反覆說明的負擔,教學才能進入引導思考的層次。只有老師和學生共同走在知識的道途上,分享教與學的愉悅,學習才是一種驚奇的旅行,教學也才是一樁能讓人得到尊嚴的志業。
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」,這是一本可以讓讀者樂在其中的新教科書,期盼博雅君子的指正,更希望能得到教師與同學的喜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